“孙老师,你做的饭菜有妈妈的味道!今年的中秋节好开心!”9月15日中午,仇集中学九(1)班的徐影拉着孙倩老师的胳膊,眼含热泪激动的说。 孙老师拥抱着徐影,一阵心酸。徐影的妈妈三年前在外打工时,因车祸不幸离世。她的爸爸也因此受到刺激,一蹶不振,常年在外打散工不回家。现在的徐影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家贫如洗。于是,关心徐影的身心健康,便成为孙倩老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江苏省盱眙县仇集中学位于苏皖交接的山区腹地,全校仅有247名学生,却有69名留守儿童。 “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长期和父母分离,家庭教育近乎空白,‘问题生’就会越来越多……”学校班主任会议上,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便成了必谈话题。 近期,学校为这些山里留守娃组建了“新的家庭”,近30名老师和留守娃“配型选对”,让每一个留守孩子既有严格的“山爸”又有慈爱的“山妈”。 “学校设立了‘爱心小家’,我们和这些孩子们交流聚会更方便了。”孙老师和他的先生薛成老师都很高兴。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中秋节,学校有5名留守娃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团圆,他们的山爸山妈便走进了他们的家庭。徐影的家最远,处在大山深处的凤山村,道路崎岖,汽车开不进去。一大早,孙老师、薛老师和他们三岁的宝宝便带着精心准备的菜肴和月饼,骑着摩托车向徐影家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孙老师一家人终于在10点30前到达目的地。 “山爸修电,山妈切菜,奶奶忙着去淘米。”带着宝宝做游戏的徐影同学看着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脸上不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开饭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果汁,品着月饼,吃着山爸山妈精心制作的饭菜,畅谈着,家的味道越来越浓。 奶奶一边给大家夹菜,一边动情的说:“俺们家今天团圆了。”“孙老师、薛老师谢谢你们今天陪我和奶奶过节……”徐影哽咽着说。 “孙老师、薛老师,你们下个中秋节还来吗?”徐影望着即将离去的“山爸山妈”恋恋不舍。 “没问题!我们还会联系你爸,让他常回来,大家一起过!放心,日子定会越来越好的。” 阳光,山路,远方。(吴凯 乔继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