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让小龙虾“蹦”得更高——潜江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寻 ...

1122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14-5-29 00:00:00
分享到: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
10多年来,潜江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小龙虾神话”: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就业6万人,出口创汇连续九年全国第一……
“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谱写着“小龙虾、大产业”的华丽篇章。
政策扶持,助推龙虾产业升级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含有10余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近年来,由潜江龙虾引领的红色风暴席卷全球,武汉、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年消费量均在万吨以上,来自国内外的经销商纷纷集聚潜江,抢购龙虾,可谓供不应求。
早在2006年,潜江农民刘主权自创的“虾稻连作”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带动荆楚大地小龙虾养殖大发展,仅潜江养殖面积就突破了20万亩。
多年来,潜江本着规模调大、结构调优、质量调强、效益调高的原则,大力扶持小龙虾生态养殖。
几年前,潜江就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发展“虾稻连作”模式的乡镇办事处每亩奖励10元。去年,该市又出台新政策,对新发展“虾稻共作”模式的养殖户按照每亩4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新发展“虾稻共作”面积6.1万亩。
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潜江还成立了龙虾养殖协会等17家水产品中介服务组织,形成了新型“风险共担、利润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推动订单农业发展。通过技术配套,潜江率先制定&nbsp《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等标准体系,规范了“虾稻连作”种养,推进标准化养殖。去年5月,中国渔业协会更是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协会行业标准向全国发布。
目前,潜江形成了布局合理、环境保护良好、产销功能齐全的小龙虾养殖新格局。全市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发展到22.5万亩,预计产量可达到3.2万吨,年产值超过8亿元。
餐饮增色,社会效益显著
从油焖杜家鸡得到启发,王场镇个体餐馆老板在江汉油田五七集市,打出“小李子油焖大虾”招牌,顿时食客如云;从技校辞职的陈莉荣看准商机,靠小龙虾招牌菜掀起一股强劲的红色风暴,继而撬动了武汉、北京等地餐饮市场,挣下亿万身家。
借助上等食材、精湛的烹饪和潜江人特有的热情,“潜江油焖大虾”一经推出就风靡荆楚,香飘海外,已成为潜江饮食文化最负盛名的代表。
潜江现有小龙虾餐饮店1000余家,日容纳游客量可达数万人。在武汉、北京、广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盆盆油亮鲜红、香辣可口的“潜江油焖大虾”。
多年来,潜江油焖大虾逐渐形成了&nbsp“小李子”、“虾皇”等一批餐饮品牌,逐渐形成了“潜江龙虾”品牌效应。
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正是潜江人的高瞻远瞩——注重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201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潜江油焖大虾“中国名菜”称号。2012年,“潜江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去年,“潜江龙虾”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该市水产品加工业还形成了&nbsp“良仁”、“楚玉”、“楚江红”、“章华台”等品牌,其中“良仁”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楚玉”牌冻煮小龙虾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项目助力,攻克育种难关
潜江小龙虾红透大江南北,但旺季“一虾难求”,症结就在于虾源奇缺,因为小龙虾养殖主要靠自然繁殖,苗种不足,种质退化。
优良的龙虾种苗,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潜江人深谙此理。
在此背景下,潜江率先在国内实施中央现代化农业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项目,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年可繁育虾苗5亿尾,但与全省小龙虾养殖所需种苗相比,还相差甚远。
2013年全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潜江代表团座谈时,要求“潜江打造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不到半年时间,潜江就启动了30亿尾小龙虾种苗选育繁育中心3000亩基地建设项目,这标志着我省在小龙虾种苗人工繁育上又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介绍,通过3至5年推广,可带动全省300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改造升级,带动全省新增200万亩养虾面积,新增龙虾产量3万吨以上,带动农户增收50亿元,有望新增龙虾加工产值200亿元。
精深加工,产业转化增值
小龙虾能吃的部分只有20%,每到夏季,弃置的虾壳、虾头堆成山。实际上,虾壳提炼的甲壳素进行精深加工,能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更高含金量的产品。
小龙虾只有靠科技才能蹦得更高。华山水产集团第一个“吃螃蟹”,投资近5亿元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中心,甲壳素衍生制品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0亿元。
目前,潜江已成为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未来5至10年,该市将建设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甲壳素之都”。
虾壳提炼甲壳素只是潜江小龙虾产业精深加工的一个缩影。经过10多年的探索,潜江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产业链条十分完整,成为该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目前,潜江已建立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园区加工企业11家,固定资产5.6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近几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均在35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连续九年均居全国第一。
去年10月,喜讯再度传来。以小龙虾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主体申报的湖北潜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这是我省唯一的单品种科技园区。
以节会友,擦亮城市名片
2009年5月15日是值得潜江人纪念的日子。这天,潜江举办第一届龙虾节,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美国、德国、瑞典、新加坡等海外客商云集,签下16.4亿元的投资大单。
次年,潜江借“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之势,举办第二届龙虾节及中国第二届国际和海峡两岸甲壳素研讨会,协议引资达到26.5亿元。10万人慕“虾”而来,“万人龙虾宴”车水马龙。
2012年,第三届龙虾节在引资突破228亿元的大背景下起航,75名鄂菜烹饪高手各施绝技。
2013年,第四届龙虾节吸引了37个投资项目,合同引资总额159.57亿元。至此,连续四届龙虾节为潜江累计引资达430多亿元,一批制造、医药、食品加工、物流等项目落户潜江,承接产业转移升级优势凸显。
龙虾节庆的辉煌,成为潜江富民强市的“驱动器”、跨越发展的“核动力”、进位争先的“催化剂”,体现了科学发展与节庆经济的完美契合。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潜江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决定》,明确提出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建设的升级,而小龙虾产业升级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潜江将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推进小龙虾繁育、养殖、加工、餐饮、节会、品牌、营销、设施等方面全面升级,进一步擦亮“潜江龙虾”、“潜江油焖大虾”等金字招牌,创造特色农产品新优势。未来的潜江龙虾产业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跨越发展。
带领农民绿色致富
金奖大米“虾乡稻”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刚刚过去的2013年,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虾乡稻米”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殊不知,虾乡食品公司从2012年成立,短短两年时间,已发展壮大为千万级的优质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成功的背后,是虾乡食品公司对生态稻米的执着追求。
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项成果。2012年底,虾乡食品公司选送的“虾乡稻米”,以米质优良,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晶莹剔透,口味清香等优点,在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大米”称号。
据介绍,虾乡食品公司采取“科技+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民签订水稻种植收购合同是有条件的。”该公司总经理刘军介绍,水稻从种植到稻谷收获,必须在公司“五个统一”的管理下,由公司组织进行统一优良稻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生物防疫、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标准,以确保稻谷达到绿色环保生态稻标准。
去年,该公司合作社成员达到2000多户,培育“虾乡稻”生产基地1.5万亩,收购稻谷900万公斤,基地亩平收入达5000多元。潜江市白鹭湖管理区种田大户彭幸平,和虾乡食品公司签订了订单,每亩田可多赚500元,再算上小龙虾收入,100亩能挣30多万元。
该公司瞅准“潜江龙虾”品牌效应,推广“虾稻连作”无公害生产保优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培育优质稻品牌,既解决了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时间上的冲突问题,又杜绝了区域田块之间病害虫辗转为害的现象,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确保了水稻的生态品质。在湖北省农业部门组织的水稻品质检测中,“虾乡稻”大米各项指标列全省第一名。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虾乡稻”品牌高端大米供不应求,远销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虾乡稻”成为潜江响当当的特色农业品牌。
改革创新,打造龙虾产业升级版
——访省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经过十多年发展,龙虾产业已成为潜江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湖北水产的三艘航母之一,潜江也一跃而成为“全国小龙虾之乡”,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第一话语权。
17日,记者就如何推进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采访了省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
张桂华说,中共潜江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决定》,明确提出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小龙虾产业升级是其中重要内容。潜江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小龙虾繁育、养殖、加工、餐饮、节会、品牌、营销、设施等方面全面升级,进一步擦亮“潜江龙虾”金字招牌,创造特色农产品新优势。
通过推进繁育升级,解决种质退化、种苗不足的问题。总投资3亿元的湖北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项目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可满足潜江乃至湖北省小龙虾种苗的需求。
通过推进养殖升级,让“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在发源地潜江“有说头、有看头”。出台土地流转、养殖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农户“分户种粮、联户养虾”,鼓励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连片养殖、规模化生产,目前已建成22.5万亩小龙虾养殖板块基地。
通过推进加工升级,着力解决产品增值问题。着力把“量”做大,鼓励企业技改扩规,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在深度加工上做文章,启动甲壳素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5年内产值要突破200亿元,建成世界“甲壳素之都”。
通过推进餐饮升级,着力解决“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在规范行业标准,引导有序竞争的同时,投资10亿元建设小龙虾饮食文化城,鼓励小龙虾餐饮领军企业发展北京、上海、武汉等外地加盟店,实行连锁经营。
通过推进节会升级,着力解决龙虾节过度依赖政府的问题。2013年,潜江积极探索市场办节模式,引进黄鹤楼酒业投资500万元参与办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潜江龙虾节已成为一个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被评为&nbsp“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物产节会”。
通过推进品牌升级,着力解决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问题。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生产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小龙虾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做大叫响加工出口品牌,培育了“良仁”、“楚玉”等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
通过推进营销升级,着力解决潜江龙虾吸引力不够的问题。依托小龙虾产业协会、水产品产销协会等中介组织,网络万余农户,推动订单农业发展,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通过推进设施升级,着力解决硬环境建设标准不高的问题。包括小龙虾养殖设施升级、餐饮设施提档,规划建设龙虾雕塑、龙虾广场、龙虾博物馆,开发小龙虾电影、电视剧等视听文化,发展龙虾特色休闲旅游,实现龙虾产业和龙虾文化的互动发展。
张桂华说,打造小龙虾产业升级版,要做到“五个坚持”,即要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到各个方面,不改革创新,潜江多年来保持的优势就可能会丧失;要坚持量与质、速与效的结合,不单纯以GDP论英雄,要围绕“把总量做大、结构做优、实力做强、品牌做响”,做好小龙虾产业升级规划;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进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增强转型发展的“核”动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nbsp“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展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绿色生态为标准,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自觉性和刚性约束,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保护好“水乡园林”这块金字招牌。&nbsp(记者潘文华&nbsp肖敏&nbsp特约记者王传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