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1077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13-5-14 00:00:00
5月5日,昆明市民在盘龙江边晨练时,无意间看到很多小龙虾浮上水面;5月8日,昆明市滇管局邀请了多家单位,共商捕虾大计。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虽然它的名字里带有“龙虾”两个字,但其实与真正的龙虾亲缘关系并不近。科学家发现,小龙虾的祖先与大龙虾一样生活在海水中,但后来它放弃了广阔的海洋,选择淡水生活。小龙虾的故乡在北美洲,主要栖息地是墨西哥湾沿岸,特别是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作为一个神秘的外来客,有着北美血统的小龙虾,究竟是如何迈开它“侵袭全世界”的脚步的呢?
19世纪末,美国当地人开始大啖小龙虾。小龙虾的买卖从乡间集市上的小打小闹,变成了城市里的大宗交易。当时,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和巴吞鲁日都有小龙虾的专门市场。至今,这里的人们仍然热衷“麻小”。从那时候开始,小龙虾便迈开了“侵袭全世界”的脚步。现在,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都有小龙虾的身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小龙虾贸易量高达30万吨以上。
故乡在美国
就算是在小龙虾的故乡美国,小龙虾的名声也不好。原本小龙虾只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不知何时就“潜入”内陆干旱地区内华达州。
据《纽约时报》报道,内华达州面积为650平方公里的塔霍湖,因为2.8亿只小龙虾的活动,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来自加州大学塔霍湖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塔霍湖湖水目前的能见度仅为21米,相比1968年31米的能见度,已足足少了10米。
面对这种状况,内华达州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人们在塔霍湖内进行小龙虾的商业捕捞,并供应餐桌。
日本做跳板
小龙虾进入亚洲的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1920年,有人在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建立了食用蛙养殖场。1927年,有人从夏威夷带来了20只小龙虾,想将它们培养成牛蛙的饵料。另一种说法是1918年小龙虾就被引入日本。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小龙虾就“占领”了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的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克氏原螯虾的亲戚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它斩尽杀绝。
一只活的日本黑螯虾在宠物市场上要卖3000日元,而小龙虾的价格只有它的三十分之一。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把这种生长迅速的动物当成美味。
登陆进中国
小龙虾于1929年登陆中国,地点是南京附近。
由于缺乏详细的文献记录,对小龙虾引进缘由没有详细记录。有一种推测,可能是被当做宠物或者饵料引入。小龙虾有鲜红的外衣,有一定的美感。还有一种说法,小龙虾是二战时期日本带入中国的,就这种说法很多人提出异议。
小龙虾进入中国后便开始大规模“扩张”至全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崇明岛到新疆……但其最主要的栖息地仍然是华东地区。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 相关贴图 ]

市民在翠湖淤泥中捕捉小龙虾&nbsp周明佳&nbsp摄
[ 相关贴图 ]

船房河里的小龙虾纷纷游到水面,引来不少捞虾的娃娃。李久红&nbsp摄
2005年,人们就在昆明市晋宁县等地的一些水田、池塘里发现小龙虾。随后,发现曲靖南盘江、红河哈尼梯田也有小龙虾的身影。近日,小龙虾再次现身昆明盘龙江,引起关注。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云南原本是没有小龙虾的,它们怎么能跑这么远来到云南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组助理研究员杜丽娜说:“具体是哪种途径不好说,但肯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小龙虾的扩张能力没有那么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扩散到云南的。
有一种说法是:晋宁县村民将其作为观赏虾类养殖后,因繁殖数量较多,而将其放生到自然水体中。然而,具体是哪种途径进入云南的,目前已经无从考证。“你看到的小龙虾是红色的,脚还那么大,但滇池里的虾,不管青虾还是白虾,只有死了后才是红色,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小动物很有观赏性,就从省外带到了云南。后来,就跑到自然水体里了。”杜丽娜表示。
一路攻城略地
小龙虾版图扩张神速
杜丽娜说,2006年~2008年她和其他同事在做一项调查时,发现只在滇池外围的一些农田里有小龙虾出现,滇池里还没有,盘龙江里也没有。
5月5日,记者在盘龙江边采访时,附近居民王女士说:“盘龙江里有小龙虾才是这两年的事情,但数量很多,去年水满时有人还用网兜捞,很容易就可以捞一桶。”
小龙虾不仅立足昆明,还扩张到了玉溪、红河等地。2006年底,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土锅寨村邻村的一个村民,从通海县带回几只小龙虾,放在梯田里养殖。到2011年,小龙虾已经扩张到元阳县新街镇等6个乡镇、35个村委会。
由于小龙虾喜欢打洞,水田里洞一多,四处漏水,元阳梯田的美景正受到威胁。
成“入侵”物种
威胁本土生物和堤坝安全
小龙虾来到云南,就像一颗种子无意间被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它们可能会与本土生物和谐共处,也可能会对本土生物构成威胁。
由于小龙虾食性很杂,它吃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乏时还自相残杀。所以,一旦水体里小龙虾繁殖过多,不可避免就会大量吃本土生物和植物,或者与本土生物争抢食物,从而影响本土生物的数量。
小龙虾有两把大钳子,类似于蟹的螯,那是它们的第一对足,这对足在战斗中是有力武器。它们在稻田里还会吃作物的新生根芽,影响经济作物的生长。小龙虾让人忧虑的另一个原因是:威胁堤坝安全。如果河道、水库里有大量小龙虾,它们打出密密麻麻的洞,就让堤坝像蜂窝状的墙一样很不牢固。
正是由于小龙虾的危害,它们从原本平常的一个外来物种,变成了“不受欢迎”的外来“入侵物种”。
为何如此嚣张
因它能适应各种环境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小龙虾能扩张这么快、这么广呢?这还得从小龙虾的适应性来说。适合它们生存的水质指标为:适宜温度22~30℃,但它们可以承受-14~40℃,可以在强碱、低氧的环境里生活,甚至在鱼不能生存的水体中都能生存。
小龙虾主要分布在沼泽、江河、湖泊、池塘、水渠、水田及各种缓流的水体中。它们的抗逆性很强,一般在干涸的田地中也能存活四个月。
从生活习性上来说,它们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光线强时呆在洞中不活动,而在黄昏和晚上出来活动,觅食、交配、争斗等活动都是在晚上进行。
季节变化
它们也能作出调整
“它们整整一排趴在岸边,可能是水里缺氧吧!”市民张先生这样描述5月5日那天他在盘龙江边看到的情形。这是怎么回事呢?
除了受光线影响外,它们还会随季节的交替而发生变化。春天水温上升时,它们一般在浅水中活动,当夏天气温高时,它们会探到深水中活动,或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体温,如身体的一侧面露出水面,而另一侧面浸在水中;或者是身体垂直于水面,头部露出,而尾部浸在水中;或是身体完全露出,一段时间后再完全浸到水中,这种在水中和空气中交替停留的方式,能够刺激鳃中血液循环,使其避免因颚舟叶停止活动而死亡。
这种调节体温的方式,使小龙虾能耐受极端不利的环境温度,保证其繁殖的成功。
喜欢打洞
洞穴就是它们的家
洞穴能保证它们度过极端不利的环境条件、逃离捕食者的捕食,而且它们蜕皮、交配、繁殖、孵化等活动都是在洞中完成。
洞深一般在50~80厘米,最深可达一米。洞穴分两种:一种是简单型的,只有一个开口;另一种是烟囱型的,即至少有两个开口。洞口一般开在距水面0~10厘米的地方。
洞穴容易坍塌、湿度越大的地方,越能刺激它们选择新的地方挖洞。当一个地方发现有较多的洞穴,则说明这里小龙虾的数量很多,或者是它们在频繁打洞。挖的洞穴越多,破坏性也越大。
错误传说
并非一定要生活在脏水中
围绕小龙虾,有很多传说:有的说它们必须生活在肮脏的水里,有的甚至说小龙虾要喂避孕药。
对于它们是不是必须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杜丽娜说:“也不是这样的,只是说它们的耐受范围很广。”即使是在很污浊的水体里,也可以看到小龙虾的身影,所以人们以为它们喜欢肮脏的水体。其实在清水里,小龙虾也照样可以存活。
小龙虾能抵御外界恶劣环境,其奥秘就在那红色外壳衣中。红色外壳衣中含有虾青素,这种物质具有抗氧化功能,能有效增强小龙虾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所以,深红色的小龙虾可以在污浊的淤泥中生存繁衍,而淡红色的对虾即便在清澈的水体中也不易存活。
小龙虾自身是不能产生虾青素的,只能通过食用微藻类等获取虾青素,并在体内积累。当小龙虾在缺少这些含有虾青素微藻的环境中时反倒难以生存,这也带给人们认识上的一些错觉:小龙虾必须生活在肮脏乃至有毒的环境中。至于饲养中要喂避孕药,这只是传说,没有可靠根据。
[ 相关贴图 ]

扒开元阳梯田田埂上的小洞,小龙虾随手可捉。
[ 相关贴图 ]

小龙虾能适应各种环境&nbsp黄雪飞&nbsp摄
小龙虾再揭秘
小龙虾是大龙虾的弟弟吗?
虽然小龙虾长得像龙虾,但动物学家认为它与真正的龙虾亲缘关系并不近。
科学家们发现,小龙虾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水中的种类。它放弃了广阔的海洋而选择淡水生活,意味着小龙虾的身体需要做出很多改变。它的外壳,也就是外骨骼比海洋里的种类更致密,它的尿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海洋相比,淡水生活不太稳定,这使小龙虾成了生存专家。哪怕是水体高度富营养化而缺氧,小龙虾也可以攀住水面上的漂浮物吸收呼吸空气中的氧。即便是水塘干涸了,只要空气湿润,小龙虾也可以熬上一个星期,等待降雨的再次来临。小龙虾的食物种类繁多,也许只有人类和老鼠能在这方面与之匹敌。
此外,大龙虾和小龙虾的价钱和在中国饮食中的流行程度也完全不同。
吃小龙虾安全么?
这几天,昆明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正为如何治理小龙虾发愁。可能有市民会说:发挥国人什么都敢吃的精神,还怕消灭不了它?
对此,杜丽娜说:“不管是自己吃,还是煮了给狗吃,建议都要煮熟煮透。”由于小龙虾生活环境多样,其体内含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煮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煮时还可以放点醋。吃的时候一定要去头、去虾线,因为这两个部分是最脏的地方。
高温能杀死绝大部分细菌,但高温不可能去除重金属。当水体重金属污染,或者它吃的动物尸体有重金属时,小龙虾可能就会带有重金属。所以,如果嘴馋想吃点小龙虾,最好是选择来源可靠的小龙虾。
另外,小龙虾属于甲壳类,而九成过敏反应都是由蛋类、奶类、坚果类、甲壳类、花生、大豆、小麦、鱼类这八大类食物引起的,所以吃虾、贝类等过敏的市民,吃小龙虾时要多加小心。
围绕着小龙虾的最大争议之一就是2010年南京23名市民因食用小龙虾,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当年7月份,南京地区陆续发现多例疑与食用小龙虾密切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横纹肌溶解症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专家们首先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肯定了南京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与食用小龙虾有关。这也提醒市民,吃小龙虾要注意安全。
捕杀小龙虾有高招?
小龙虾已经广泛地入侵到云南的多个地方,有没有办法可以控制或消灭它呢?
“有小龙虾入侵的地方,你想把它消灭非常难,只能说控制它的种群数量,不要有太大的影响。”杜丽娜说。其中,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考虑:
1.通过法律手段,禁止活体运输小龙虾,加强检疫。
2.做好宣传教育,告诉人们小龙虾是外来入侵物种,它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破坏,杜绝因人无意识的携带或各种放生活动,将其扩散到其他地方。
3.可以利用小龙虾的天敌来控制种群数量,它的天敌有鳗鲡、鳕鱼、河鲈以及牛蛙等两栖动物。但在利用天敌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物种是否会给其他生物带来负面影响,最好使用本地土著种类。
4.用有机磷类、有机磷脂类或其他的杀虫剂来消灭小龙虾。但是会有副作用,如水质的污染,长期使用会使小龙虾产生耐药性。
5.可以在网或笼中放一些边角肉、狗粮等,以此提高捕获率。或者是通过排干池塘、建造一些阻止小龙虾扩散的障碍物将小龙虾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会有一定的环境消耗,且一次的捕获不但不会使小龙虾的种群数量下降,反而会使种群增长率为正,刺激种群中年轻个体的提早成熟。
6.市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盘龙江边钓虾,钓来的虾高温、长时间煮熟后可以当狗粮。
解读生物入侵&nbsp70%外来入侵物在云南
正是由于小龙虾的危害,它从外来物种变成了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中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这里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我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国家环保总局曾公布了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有400多个,常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物种100多种,涵盖农田、森林、湿地、草原等各类生态系统。据省农科院专家介绍,在我国确定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大约超过70%物种已经侵入云南。
我国引进外来物种其实可以追溯到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都是通过丝绸之路被陆续引进到我国的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等物种也并非我国的原产。但实际上这些仅仅是“外来物种”,并不等同于“外来入侵物种”,它们并未对我们的生态系统造成冲击。只有当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改变或威胁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才被定义为“外来入侵物种”。
去年,《云南省渔业条例》正式实施。巴西龟、小龙虾、福寿螺、食人鱼、牛蛙等我们熟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被明令禁止,不得放生于野外,经查处,最高将被处以1万元的重罚。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但也是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星云湖,由于遭受“外来入侵物种”的侵袭,目前湖内的土著鱼种大头鲤已经灭绝(此物种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而在滇池,上世纪60年代曾有16种水生高等植物,但随着“外来入侵物种”的大肆疯长,大多数本地水生植物如海菜花等相继消亡,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仅剩3种水生植物。鱼类则从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15种降至80年代的5种。
搭顺风车无意入侵
我省与越南、缅甸和老挝3国接壤,和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等国也相距不远,全省有8个边境州市,由于气候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重灾区。
外来物种的入侵方式有的是自然入侵,通过风力、水流等自然因素传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传播杂草的种子。有的外来入侵生物并非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可能有两种或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间上也可能是多次传入。
为了发展经济,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是必要的,但其中也隐藏着危机。比如牛蛙、福寿螺。此外,外来生物还有可能在进出口贸易和人类出入境旅游中侵入。云南省是我国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入侵的外来物种涉及动物、微生物和植物等,种类多、危害重。相关单位提供的数据表明,近20年来,我省植物检疫机构先后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植物和农副产品中截获疫情上万批次,有害生物达500多种。
外来生物还能通过船舶压载水“周游列国”。船舶压载水就是船只为了控制平衡,在船里释放或加入的水,这些水大部分是取自于船舶卸货港口及其附近水域。有关资料显示,每年约有l00亿吨的压载水在全球转移,而这些水中几乎含有所有水生生物所需的生存条件。除了压载水,外来生物还可以“顺风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四处漂泊。
小龙虾&nbsp知多少
●原名克氏原螯虾,俗称螯虾、龙虾等。个体较大,甲壳很厚,身体呈暗红色;
●杂食动物,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等;
●繁殖能力强,每年繁殖3~4次,一次产卵500~2000粒;
●有两把大钳子,是第一对足,在战斗中是有力武器;
●喜穴居,筑洞高手,被它挖过的沟堤犹如被抽空的“骨架”,踩上去很容易塌陷;
●不是喜欢污染,而是更能扛一些;抵御外界恶劣环境奥秘在红色外壳。
杨质高&nbsp秦明豫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小龙虾“入侵”云南?专家揭秘“神秘外来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