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小龙虾牵动大战略

1026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04-7-5 00:00:00
分享到:
 在很多都市食客眼里,即将开张的第四届中国龙虾节又将是一次美食之旅的开端;在经济学家眼里,连年成功举办的龙虾节,是一个可以进入MBA教案、堪称经典的节庆经济现象;在盱眙老百姓眼里,龙虾节的持续红火,给盱眙带来了名气、给他们带来了财气;在盱眙县委书记王友富眼里,小小龙虾,牵动的则是盱眙发展的大战略。
&nbsp
  自首届中国龙虾节举办以来的4年光阴里,一度戴着省级贫困县帽子的盱眙,如今已成为淮安市经济状况明显好转的县。龙虾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农产品,在和十三香结缘聚合成“盱眙龙虾”后,能量激增,传奇般地为盱眙造成了势,也为盱眙造来了财,2003年盱眙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就是一个明证。不过,站在第四届龙虾节的门槛前回望的王友富,视线里历历在目的却并非传奇,而是一条紧贴盱眙实际、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王友富主政盱眙办了4年中国龙虾节,感触最深的不是GDP的逐年提升,而是小龙虾逐渐为盱眙造就了一代新农民,居然为解决难点颇多的“三农”问题破了题,这对以农为主的盱眙来说,意义之重大显而易见。
  盱眙总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59.8万,农村劳动力近30万,是典型的农业县。当外人连“盱眙”两字都不知该怎样念时,盱眙农民走出去的底气和勇气,都显得相当缺乏。而他们的农田和水域里富余的,正是满眼活蹦乱爬的龙虾。
  推动盱眙农业、农村和农民之变的,是这些龙虾,又不是这些龙虾。
  盱眙城乡吃龙虾的历史久矣,烹食十三香龙虾也有不短的时日。“盱眙人在家吃龙虾,是吃不出钱来的。”王友富意识到了龙虾能“吃出钱来”的妙处,也觉察到了盱眙人思想保守的短处。他认为,如果办一个龙虾节,仅仅靠能多贩点龙虾赚外面几个钱,那小龙虾至多也只能做成小生意、小产业。
  贫困县已经落后发达地区很多,自己想抢抓的机遇同时也摆在别人面前,而因为落后,同样的机遇出现时也很难把握。于是,举办中国龙虾节成为盱眙自我创造机遇的重大举措。于是,小小龙虾,被渴望致富、渴求发展的70多万盱眙人民,寄托了一个宏大战略。
  借助中国龙虾节强势打响的“盱眙龙虾”招牌——这张每个盱眙人兜里都可拥有的名片,这座每个盱眙人脚下都能跨越的桥梁,盱眙农民开始大踏步地迈出盱眙,贩龙虾、开餐馆,做生意、当保姆……“盱眙人太需要走出去历练市场风云了,这是发展实践中的‘勤工俭学’。”王友富的心里面,就是想通过举办龙虾节,凝聚盱眙人的人心,增强盱眙人的自信,打通盱眙人闯江湖的心理障碍。
  盱眙县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举办中国龙虾节的这几年里,盱眙共有16万人通过劳务输出、外出经商的方式走出盱眙,融入长三角,融入大中城市。在盱眙县马坝镇,有一座楚东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这几年来招生形势好得不得了。他们培养的厨师、保姆,招生时就有了需求订单,一毕业就迅速上岗,输出了一批又一批实用人才。
  从去年开始,中国龙虾节在上海设立分会场,盱眙的绿色农产品,一时成了大上海热门的抢手货。今年,盱眙农产品被上海农工商大卖场等超市接纳,开始大举挺进上海市场。在南京,盱眙人瞄准了一小时都市圈的便利,通过办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南京市民前往山清水秀的盱眙休闲。龙虾节办到了浙江,盱眙的劳务也跟着输出到了浙江。
  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洪银兴在研究了龙虾节后认为,从宏观上看,龙虾节的举办,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盱眙通过龙虾节,释放了农业潜在的致富源泉,起到了“走出去,引进来”的作用。
  王友富也告诉记者,龙虾节不仅富了百姓的口袋,更富了百姓的脑袋。“五湖四海闯荡,红红火火终生”如今已成为绝大多数盱眙百姓的共识。“办了龙虾节,盱眙老百姓现在多少都有些市场眼光,世界眼光”。王友富非常看好这些在市场风云中有了历练的新盱眙人,因为他们长了技术、长了知识,长了见识。
  4年前中国龙虾节首次举办时,盱眙造的只是名气,几年之中,盱眙又造出了巨大的财富,而今,龙虾节又把盱眙引入了一个造就新人的新境界。在王友富看来,一年一度的中国龙虾节,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将在不断的探索中,把对盱眙乃至更广大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的思考引向深入。本报记者薛龙春 冯海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