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一只小龙虾 一个大产业——湖北潜江市龙虾产业创新升级路

860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13-6-20 00:00:00
分享到:
  湖北省潜江市出产的小龙虾,在海内外刮起一阵又一阵的美食旋风,潜江小龙虾加快产业创新升级的做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nbsp
  起跑: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两虾”&nbsp
  刘主权这个积玉口镇宝湾村的普通农民,却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小龙虾养殖第一人。因为他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禁区。2001年春,他率先在1000多亩低湖田尝试“虾稻轮作”,一举实现了钱粮双增。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式写进湖北省委“一号文件”被大力推广,使湖北一跃成为全国小龙虾养殖中心。虾农亩平纯利突破3000元,亩均收益成功提高3倍以上。&nbsp
  2010年始,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通过实验将“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虾农又可多收获一季,可多赚2000元左右,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对陶忠虎的《“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今年5月7日,中国渔业协会组织评审,众多国家级权威水产专家一致认定:“此项技术代表了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最高水平。”
  突破:从“一虾两吃”到“一虾多用”
  小龙虾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早已成为欧美人日常饮食中的主材,有着发展产业的巨大优势。
  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潜江只有少数人试着炒点麻辣虾球“尝尝鲜”。当时还在潜江一家乡镇企业做供销科长的漆雕良仁,在江浙一带出差,看到当地人把小龙虾变成10多美元一袋的虾仁出口,不禁暗下决心。
  2001年,漆雕良仁回到老家潜江熊口镇,注册成立华山水产公司,开始经营出口业务。随后,莱克水产、宝龙水产等一批水产加工企业跟进。
  几乎就在同时,在潜江五七集市开个体餐馆的老板李代云,从油焖杜家鸡的烹饪方式得到启发,率先打出“小李子油焖大虾”招牌。“边吃边剥,吃的特别过瘾。”好评不胫而走,顿时食客如云。很快掀起一股强劲的红色风暴,继而撬动了武汉、北京等地餐饮市场,挣下亿万身家。
  小龙虾身上能吃的部分只有20%,把虾壳、虾头等大量资源浪费太可惜。漆雕良仁再次从中看到了商机。漆雕良仁力主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发,投资近5亿元资金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中心,去年实现了年加工水产品6万吨,年处理废弃虾壳10万吨,销售收入28亿元的目标。
  潜江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形成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小龙虾产业的二次腾飞。
  领航:从“天放天养”到“人放人养”&nbsp
  潜江小龙虾红透大江南北,旺季经常是“一虾难求”,而症结在于虾源奇缺。小龙虾养殖说到底主要还是靠亲虾自然繁殖,养殖的速度赶不上捕捞的步伐,能不能实行“人放人养”?莱克水产集团董事长郑玉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nbsp
  工厂化繁育虾苗难度大、风险高。郑玉林迎难而上,挤进2010年湖北实施中央现代农业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300万元,然后自筹300万建成2300平方米的小龙虾繁育车间,还投资建成小龙虾繁育亲本土池300亩、小龙虾孵化水泥池3800平方米,当年繁育虾苗1亿尾,次年发展到5亿尾。&nbsp
  今年1月,在湖北省“两会”期间,郑玉林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建议,培育出优良龙虾种苗,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省政府采纳其建议,决定斥资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潜江龙虾产业繁育技术研究,支持这艘水产航母由“天放天养”和“人放人养”领航。&nbsp
  一个30亿尾龙虾种苗繁育基地应声选址潜江高场甘家塔,规模在全国独占鳌头。&nbsp(记者何红卫&nbsp、通讯员胡定平李文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