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量锐减致市场“一虾难求”

904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13-7-1 00:00:00
6月27日,细雨中的新建县朱港码头冒着雾气,来自南昌的鱼贩李世良翘首等待渔船靠岸,当天他跑了4个码头,仍然没有收购到一车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鄱阳湖小龙虾产量锐减,零售批发价格一涨再涨,供不应求。
鄱湖小龙虾产量仅有去年的10%
经过几年的发展,鄱湖之滨的余干县逐渐成为了鄱阳湖小龙虾最大的集散地,但是今年,当地小龙虾产量锐减了九成,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龙虾数量1万公斤左右,仅为去年的10%。
“产量如此少,这是最近几年没有过的。”该县瑞洪镇的渔民老朱说,开湖后,以捕捞小龙虾见长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每天至少耗掉两三百元油费,收获的却是一次次失望。运气好的话,一艘船一天也就只能捕捞50公斤小龙虾。
其实,在鄱阳湖沿湖地区,不仅是余干县,其他地方的小龙虾产量也大幅度减少,甚至比2011年春夏连旱时还要惨。来自渔业部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的小龙虾总产量大幅下滑,只有2万吨。而去年,对于鄱阳湖小龙虾产业来说,是一个大丰收年,全省的小龙虾总产量接近4万吨。
价格大幅上涨仍然供不应求
产量锐减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江西康郎贸易有限公司每天只能收购到1000公斤左右小龙虾,主要是销往江苏一带。今年小龙虾的零售价每公斤18至25元,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
据介绍,由于新建县离南昌市较近,运费低,短程运输能让虾的存活率更高,所以小龙虾的货源一部分在南昌,但真正流向南昌人的餐桌并不多。随着鄱阳湖小龙虾名气的日益提升,近年来,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上海、河南、山东等外地客商涌入余干或南昌,收购、贩运、加工鄱阳湖小龙虾的客商数量逐步上升。
近期,小龙虾收购价一般维持在12至16元每公斤,由于外地小龙虾市场货源紧,很多拉货老板之间会出现竞价现象。相比去年,价格翻了几倍。去年早些时候,小龙虾每公斤的收购价格只有4至5元。
江西省渔业局研究员胡火庚说,小龙虾产量是由水位、水量、温度、干旱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根据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冬季一般在搁浅的湿地上打洞过冬。由于鄱阳湖没有规定冬季禁捕规定,加上冬季龙虾价格高,当地一些渔民就会拿小铲子在地面上挖母虾。母虾减少后,产卵量也就相应减少。
专家担心的是,小龙虾的成活率和整个鄱阳湖生态的食物链是有关系的。小龙虾的食物主要是水草、浮游生物和螺丝。近年,由于环境恶化和人工捕捞,螺丝的数量就越来越少。食物减少了,小龙虾成活率也相应下降。
扩大养殖规模但总体影响不大
夏季的南昌,小龙虾是大排档的宠儿,喝啤酒、吃龙虾是当地人饮食消暑的一套招牌菜。据不完全统计,酷夏中,南昌人每天吃掉1.5万公斤小龙虾。
这一商机被一些小龙虾养殖户盯上。在新建县松湖镇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养殖户老戴正向水面抛洒水草饲料。“鄱阳湖野生小龙虾少了,价格涨得高,我把草鱼水面腾出来养殖龙虾,龙虾面积增加到3亩,以每亩1000公斤产量计算,可产小龙虾3000公斤。”老戴对自己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很有信心。“今年这种行情,养殖龙虾显然要比养殖四大家鱼的利润高。”
对于养殖户此种举动,渔业专家认为,养殖户扩大规模对小龙虾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虽然总产量有所增长,不过是小幅增长,相对于总产量,养殖产量只是一个很小数目。”专家说,市场上的小龙虾主要分为两类,即天然和养殖,天然的占绝大部分。小龙虾在现阶段没有很好的人工养殖条件,也没有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基地,产量很有限。
出口企业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扶持发展鄱阳湖小龙虾出口产业,味道鲜美的小龙虾受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的热捧,出口需求旺盛。鄱阳湖小龙虾产量锐减,将直接导致出口产量大量减少。
胡火庚说,鄱阳湖的小龙虾出口企业一共有6家,出口的小龙虾只能是野生捕捞的、质量上乘的。而今年,急剧减少的恰恰就是鄱阳湖流域内的龙虾。捕捞量减少了,出口企业的出口量也被迫减少。
由于不利保鲜,一旦产品过剩,这个行业往往出现龙虾卖出白菜价的尴尬境地。对此,渔业专家认为,出口企业要解决当前的困境,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不能单靠国外市场,可以将市场逐渐转投国内,国内的消费潜力巨大。
胡火庚说,江西省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海洋管理委员会”的MSC认证,如果这个得以实现,将为小龙虾可持续开发找到一条好路子。一旦通过MSC认证,鄱阳湖小龙虾在欧美市场就多了一张“通行证”,因为从2014年开始,销往欧美国家的水产品都必须具有MSC的认证标志。(记者&nbsp徐黎明&nbsp实习生&nbsp吴&nbsp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