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新安镇孙桥村前湖大坝前,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一个壮实的身影,正在大坝边里忙碌着,种水草、巡水面、打捞虾、看长势……这里就是安徽来安县舜山镇复兴村大学生村官范明豪新建的龙虾养殖场,占地面积50亩,目前1800斤已投产。 
“村官”要当“虾倌” 
范明豪从大学毕业后,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可以留在上海,但因“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思想,他选择回到了家乡,回来后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到村任职时起,他便怀揣着一个念头,想要在大学生村官的平台上探索出一条能够带动全村老百姓发展致富的路子。同时由于工作的性质,他经常浏览大学生村官网页论坛,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村官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信息。去年同批大学生村官袁东岳养鸡成功,今年又投资养牛,在全县大学生村官同仁中形成良好的影响。有了同伴的激励,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标签,既然大学生村官这个特殊的名词把大学生和农村这两个概念联系到了一起,那我们就应该做点什么。尽管创业之路会很坎坷,也可能会失败,但一定要去尝试……”2013年初夏,几个大学生村官因为创业这同一个梦想聚集在一起,范明豪的话就已经传递出一定要创业的激情。“当我决定把梦想和青春留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一刻,创业就不再是我的梦想,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兴农富民的责任。”如今,他向着自己成功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013年安徽省举办青年创业培训班,来安县团委、组织部门了解到第五批大学生村官袁东岳有这方面的想法,便推荐他参加了村官创业示范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来自全省的大学生村官坐在一起探讨、学习。通过交流得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已经创业成功,他们在创业中与黄土为伴攻坚克难带头创业的坚韧意志让袁东岳备受鼓舞。培训回来后,袁东岳及时把心得跟范明豪分享,他们结合当地的资源,在分析了各种创业的投资成本,市场销路等综合因素后,范明豪决定养殖龙虾,要当“虾倌”。 
  开弓没有回头箭 
创业的想法成熟了,可就在准备实施的关键时刻,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范明豪的父亲坚决地告诉他家里没钱,不会帮他,要他回去好好上班、考公务员、买房、结婚,不要瞎折腾。一开始就受挫,范明豪只能一边苦口婆心地劝说家人,一边跑贷款。值得欣慰的是,同是大学生村官的女友全力支持他,并愿意和他一起打拼。 
建场之初,范明豪就盯上了离县城很近的新安镇孙湖村闲置的大坝,在与镇、村领导多次沟通后,很快,大坝租赁使用合同顺利签订;资金难筹,他经过四处奔波联系,终于争取到县农委1.9万元帮扶资金,并成功贷款5万元。购买工具、材料,对现有的大坝进行清淤、除杂草、做消毒、配制饲料等等,他都自己动手。着手实施的时候才发现困难要比想象中的多很多,场地建好后,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总不能因为眼前的这些困难半途而废,范明豪一直这么对自己说。 
终于,在今年,龙虾养殖基地的初步改造完成,从当地市场引进了第一批虾苗终于接入了自己的养殖场。看到第一批活蹦乱跳的虾苗,范明豪心里充满了希望。 
“清塘坝、栽水草、喂虾食、巡水面,这些都是苦差事,还有家人的各种顾虑,压力一直很大,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范明豪说着,“最让我慌神的是刚引进的虾苗对现有的环境不太适应,每天都有虾死去,愁得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我每天就在养殖场和畜牧局、兽医站站之间来回跑,生怕所有的努力就这么打了水漂。” 
找问题、查病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治疗,终于遏止了虾苗的死亡,范明豪也松了一口气。还要经过几个月的运营,养虾场才能形成规模并步入正轨,范明豪对他的成功此胸有成竹。 
致富不忘带村民 
为了当好这个“虾倌”,范明豪主动同畜牧站、农牧局等单位联系,学习虾的防疫知识和养殖技术。 
范明豪告诉笔者,他期盼着首批试验养殖的龙虾成活率都很高,长势也非常好,夏季销售时市场反应良好。等养殖技术有了,家人也支持了,试养的虾都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积累一年的养殖经验,范明豪会坚定扩大规模的信心。 
他准备明年再引进新虾进行试养,把现有的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只,成立专业龙虾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虾苗发放给有意愿的农户散养,让村民多条致富路。  (半塔镇政府 刘晓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