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龙虾经济”启示录:创新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746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13-6-13 00:00:00
分享到:
系列报道《“龙虾经济”启示录》第三篇:创新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由湖北之声记者谢昆仑、潜江台记者李春红采制。&nbsp
“潜江,能演绎小龙虾传奇,靠的是不断的科研创新。”潜江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告诉记者,“虾稻连作”模式的首创的确功不可没。但通过水产专家们近十年来的跟踪调查发现,“虾稻连作”模式尚存在一定的技术弊端。
陶忠虎:“在我们长期虾稻连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小龙虾和稻田、稻谷存在着一些矛盾,特别是当小龙虾没长大的时候就要整田插秧,这样就导致小龙虾的规格、产量和效益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发现“虾稻连作”模式弊端后,水产专家们开始思索,如何更加有效的充分利用现有稻田资源,既保证小龙虾长得大、效益高,又不影响水稻的生长。
围绕“虾”、“稻”矛盾,专家们从“如何延长小龙虾生长期”入手开始了研究探索,并尝试通过改造稻田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2010年开始,潜江市水产局便选取部分稻田开始进行试验。通过反复比较试验,水产专家们将稻沟由原先的1米宽、0.8米深小沟,改挖成4米宽、1.5米深大沟。
通过比较试验,采用此模式,原先要贱卖的小龙虾继续生长后,产量增了三倍,价格涨了近四倍。
潜江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这种模式变过去一季稻一季虾,为现在的一季稻两季虾,不仅克服了原有的模式里面商品虾的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缺点,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的技术,也大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目前,全市依托小龙虾养殖,逐步发展了虾稻连作、虾稻共作、虾-蟹-鳜、虾-鳖(龟)-稻、虾藕共生、小龙虾池塘专养等多种模式。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预计产量可达到3万吨,年产值可达8亿元以上。
潜江大面积实施小龙虾野生寄养以来,由于近亲繁殖等因素,导致小龙虾种群不断退化,养殖的小龙虾个体越来越小,品质也越来越差。大面积养殖对种苗需求量日益增加,而种苗供应不足,成为制约小龙虾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005年潜江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与湖北省水产科研所合作,成功进行了小龙虾的人工诱导繁殖,当年繁育虾苗1000万尾。2009年--2012年,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320亩,可年繁育虾苗3亿尾。
莱克公司水产技术员柳友:“我们要从外地不同地区,把公虾和母虾进来按不同比例分好放在这个里面,一个池子240只放好,到7月、8月开始交配,也就是1个月左右,它就可以抱卵了。”
目前,按照省政府批示,潜江市将投资2亿元,用三年时间在莱克水产建立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苗种选育和繁育中心,届时,潜江可为全省小龙虾养殖发展供应虾苗30亿尾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